我这台Ender3 V2已经累计打印了4.5KG耗材,随着使用的深入,体会到了机型的设计缺陷。之前以改代修升级了bmg挤出机,那之后感受到了玩3D打印的乐趣,开始了对这台入门打印机的改造之旅。
双Z轴
作为近程挤出的前置升级,优先完成了双Z轴的改造。没有用同步带同步方案,用了网上能买到的最方便的双电机套件,也没有改动主板,用的一分二电机线。除了经常要去测量双Z轴之间高度是否一致外,倒是没遇到什么问题。
近程挤出
自我复制,最早听到这个概念的是组装prusa的时候,用prusa打印prusa的结构件。这会我的e3v2给自己打印近程挤出的安装平台,我称之为自我升级。T站找了个别人分享的模型,适配原装的基础头,用上了bmg挤出机送的电机支架,完成了替换。就是原装的挤出电机太重了,打印速度不见得能提高多少。对打印的安装平台结构件强度又有所顾虑,之后又买了支持bmg挤出机的近程挤出钣金件支架和23mm步进电机,给挤出头减轻了不少重量,X轴也更丝滑了。至于滑车松紧的问题,在我观察了下方V形轮的六角垫圈后发现了原因,中心孔是偏心的,不知道是故意为之还是加工精度问题,调整下角度即可。改造后的挤出头打150mm/s也问题不大,只是边角的过度挤出问题会加剧,这似乎是通病,或许要从程序侧解决。
热床
原装的晶格玻璃用久了中间会凸起,导致底面弯曲,而且晶格层粘得很牢,脱模困难,玻璃面又粘不住。于是也以改代修换成PEI板了。顺便给热床贴了保温棉,理论上能降低能耗。至于热床弹簧,25mm的强力弹簧,黄色的那种,在ender3上,会导致热床调整行程不够,喷嘴顶到热床的问题。要是不想改限位开关的位置,谨慎选择弹簧长度。另外,不知道是不是热床铝板本身是不是就不平,贴了磁吸片吸上PCI板后,热床其实还是有一点不平整。看来只能用BL Touch来修正了。
Z轴丝杆消间隙螺母
网上说Ender3由于电机安装位置和Z轴固定位置垂直方向不一致会导致层纹,但是在改装了双Z轴之后层纹的问题已经大大改善了。不过鉴于消除间隙的螺母很便宜,随手也改上了,几乎看不出提升就是。
关于耗材
由于平常打印的件对力学要求都不是很高,为了省心都用的是PLA耗材,加热会挥发有毒气味的ABS由于需要封箱所以也不考虑。前段时间看到三绿的PETG搞活动35块一公斤,遂买了一卷。听说了petg打印速度慢以及会拉丝的问题,加大了回抽速度,实际用下来其实还行。趁着双十一囤了几卷耗材,之前用过用效果最好的是创想三维联合巴斯夫推出的耗材,70块1KG,今年看了下已经停产了,看了下巴斯夫店铺推出了3D打印耗材,创想三维下架也就不奇怪了。买了两卷K家K3,一卷K5和P家的一卷入门款,等实际用下来之后再记录感受吧。
之前凑单买过一卷三绿的250g装pla,有趣的是可能是为了降低成本,用的是小直径卷轴,导致耗材弯曲度比较高,受潮后极其容易折断。用硬板纸卷轴不就好了么,虽然小卷轴挺可爱的,笑~
关于断料检测和自动调平
关于自动调平和断料检测,改造的阻力来自于主板,想着升级主板后一次性改动。下一次的改造就是升级主板+klipper固件和自动调平和断料检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