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LDR:优化了硬盘柜和存储节点的连接方式,改为使用SFF8088接口连接。
起因
就像在左手电阻右手电容 人肉飞达 启动提过的原因,为了避免维护硬盘柜和存储节点时需要打开机箱才能插拔数据线,重新设计了一版SFF8087接口的PCB,配合华为RH2288V3的硬盘架重新设计了硬盘柜壳体。
至于原来两个SATA接口硬盘柜,为了给之后扩展SAS Expander预留扩展性,还是沿用老的SFF8087转4SATA数据线。因为在闲鱼发现一块SFF8087-SFF8088转换的接口板,画了个外壳把老的两个硬盘柜转换成SFF8088连接存储节点。
硬盘柜
设计指南
如果你也无聊到想要自己设计一款热插拔硬盘柜的话,可以听我絮絮叨叨一些设计制造过程中的一些细节,毕竟市面上能够买到的要不是USB接口的多盘位硬盘盒,要不是成品NAS,最接近的形态也是服务器拆机硬盘笼了。
有一些关键参数要在开始就决定,会影响后续流程的设计。
工作流大概如下:
确定盘位数、接口类型需求
确定硬盘柜出线方向,设计PCB、 PCB Layout
这个时候就要测量硬盘托架确定:
- 硬盘间距
- 硬盘状态灯导光条和连接器的相对定位
设计柜体的时候要用同样的硬盘间距。
焊接测试PCB
测量盘架尺寸数据,设计柜体侧面导轨和锁定机构
验证版柜壳尽量采用模块化设计,方便试错不用反复打印所有部分。测量PCB和柜体的相对位置,设计柜体PCB安装平面
根据PCB出线方向设计柜体后壳
打印正式版壳体,组装
散热风道
工作温度直接影响硬盘寿命
验证测试
把能够看到的螺丝全部藏起来
正式版前壳采用一体打印
整个柜体唯一的四颗螺丝也用堵头挡住
接口转换器
SAS数据线不管是SFF8087/8088还是SFF8643/8644,都只是8对差分信号线而已,四收四发,因而转换接口类型只是物理形态的转换,可以根据存储系统现状任意选择转接线。
目前的现状是四个硬盘柜直连LSI9200-8e的HBA,所以新的盘柜选择SFF8087 to SFF8088数据线。

老的盘柜选择SFF8087 to 4SATA数据线+SFF8087转SFF8088转接板+SFF8088数据线。

为什么不直接选择SFF8088 to 4SATA数据线?因为之后如果增加SAS Expander,还是需要SFF8087 to 4SATA,本着不浪费的精神,显然SFF8088数据线比SFF8088 to 4xSATA适用型要广。
转换板没有选择自己画,因为闲鱼找到了现成的,印着Intel丝印而且只卖48,自己做的话光是四个安费诺连接器都不止这个价了。

收到的是带一个特殊的PCB挡板底壳,大概是Intel特殊规格的服务器机箱上用的吧。拆下PCB随手画了一个外壳,让它看起来好看点。
底板
装上PCB
盖上上盖
用来遮蔽螺丝的堵头螺丝
和柜体相同的工艺
存储节点HBA
之前用的是手头闲置的两块LSI9211-8i。
为了方便插拔收了两块使用LSI9200-8e的DELL H200E。
后记
关于这个硬盘柜的形态,作为CEPH节点的一部分,大概已经是最终体了。或许会再优化一下硬盘状态LED的坐标定位,修改一下数据线的出线方向。
这是一个很好的最小单位,能够方便地集成到机箱中,加一块itx主板和flex电源,就是一台4盘位NAS。也可以设计一个抽出式8U机箱,集联更多的单位组成高密度的存储柜。
控制器高可用,节点外挂可扩展DAS盘柜,提供块、文件、对象存储,硬盘热插拔,可忍受单盘/单节点故障,俨然一副企业级存储的样子,故称其为假装在手搓企业级存储。实际上只是为了比起运行2U服务器降低那一点耗电量的抠门行为而已。更重要的是想要证明自己可以DIY一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物件,满足自己动手的成就感。实现只要我想,就能利用当下成熟方便的互联网制造产业链,做出梦想中的物件。